202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
陈云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对浙江武装暴动的指导,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30多次赴浙江参加毛泽东主席召集的中央会议、主持全国性专业活动、实地考察调研等,他的光辉足迹已深深印刻在浙江人民心中。在省委的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全省党史研究部门肩负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深耕“陈云与浙江”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宣传,成果丰硕。
一、史料征集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省委部署,征集“陈云与浙江”的史料成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重点任务之一。
根据全国党史工作的进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省党史部门在继续征集整理和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的同时,开始加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1991年12月6日,省委在听取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征集中央领导同志在浙江活动史料工作意见”的汇报后,同意开展此项工作,并强调:征集中央领导同志在浙江活动的史料,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要认真组织力量抓好,征集工作要突出重点,以征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史料为主。根据省委的部署,1992年5月9日,浙江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成立,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刘亦夫兼任研究中心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委党史研究室。“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工作成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
1982年4月29日,陈云在云栖竹径小憩
经过初步梳理,1994年9月,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和新华社摄影部联合编纂的《足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浙江》大型画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画册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后,赴浙江视察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近500幅,其中陈云同志的照片有14幅,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公开出版的有关陈云同志与浙江的史料,照片多数为第一次公开发表。
1995年4月10日,一代伟人陈云同志逝世。在此前后至2004年,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和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足迹》杂志等,先后刊登回忆和有关“陈云与浙江”的研究文章有十几篇。代表性的有:《陈云:留在西子湖畔的足迹》《陈云同志视察杭钢的前前后后》《实事求是的楷模——深切悼念陈云同志》《钱江涌潮领伟人——陈云在浙江》《陈云在杭州休养片段》《难忘岁月——青年陈云在浙江纪事》《评弹知音——陈云》《陈云心系百姓冷暖》《陈云——共产党人的楷模》《忆江南,最忆是杭州——陈云抹不去的云栖情怀》《患难与共肝胆相照——陈云与马寅初的情意》等。
2003年5月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党史工作时指出:我们很多革命领袖、革命前辈在浙江活动过,有很丰富的史料,很有历史价值,也很有借鉴意义,要把这些史料认真整理好,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8月召开的全省第七次党史工作会议作出安排,2005年是陈云诞辰100周年,各级党史部门要及早准备,征集史料,选定课题,拟定计划,届时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为贯彻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党史研究室将编辑出版《陈云在浙江》纪念文集和《情满西湖——陈云与浙江》纪念画册,召开纪念座谈会和组织撰写纪念文章、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列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百年的重要科研项目,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组成“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和出版编辑小组,筹备工作全面展开。
在各项准备工作中,编辑组首先向有关方面和知情人士发出征集函,同时通过省警卫局征集到有关陈云在浙江的600多幅照片资料。为了更多了解陈云于浙江的史料,编辑组先后前往北京,赴中南海拜访了陈云夫人于若木同志;赴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征集资料;赴上海青浦陈云纪念馆和陈云故居了解有关情况和征集资料。
这一时期的工作特点是:在省委的重视和关怀下,“陈云与浙江”的史料征集和编研工作陆续展开,并取得了一定重要成果,但由于各方面资料提供有限,资料征集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
2005年6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二、21世纪初,“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研究宣传工作进入新阶段。省委书记习近平对纪念陈云诞辰百年筹备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纪念活动要早准备、早规划
由于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全省党史部门的通力合作,在省委早准备、早规划的总体精神指导下,2005年全省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热烈隆重,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带动“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研究和宣传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5年6月10日,由省委主办的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重要讲话。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和副省以上老同志,以及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出席“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的全体代表70多人参加会议。老同志代表和理论工作者代表、基层代表在研讨会上发言。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表达对陈云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他指出,浙江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陈云同志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抚今追昔,浙江人民永远感谢陈云同志,永远怀念陈云同志。习近平强调,我们缅怀陈云同志,就是要以陈云同志关于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的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以陈云同志关于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必须兼顾的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以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会上,播映了《陈云在浙江》六集电视文献片的部分内容。该片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省广播电视集团、省广电集团影视文化频道承制。全片6集分为:他从水乡来、钱塘忧国事、江南布衣情、西湖故人多、丝竹也传情、最忆是杭州,共计180分钟。全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陈云同志对浙江建设和发展的关切之情,表达了浙江人民对陈云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无限敬仰之情。习近平也在片中接受了采访。采访部分作为全片的总结。他说:陈云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最可宝贵的就是一种精神财富,特别是陈云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如十五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我们就要继承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浙江的各项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这段访谈画面,将全片推向了高潮。
会议还举行了大型画册《情满西湖——陈云在浙江》和纪念文集《陈云与浙江》首发式。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情满西湖——陈云在浙江》画册,收录了陈云同志在浙江的珍贵照片140多幅,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画册分为“求真务实”“领袖风范”“情满西湖”“评弹知音”“天堂憩趣”五个部分,图文并茂,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陈云同志在浙江的情况,展现了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领袖风采和平易亲和的人格魅力。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陈云与浙江》纪念文集,收录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32篇,其中有省委老领导、老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也有秘书、警卫员、服务员等写的纪念文章,内容翔实,生动再现了陈云同志在浙江工作、学习、生活的情景。习近平为文集作《序》。他指出:陈云同志生前十分关心浙江的发展,对浙江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浙江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丰功伟绩,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浙江人民的记忆中。
这一时期,有关陈云与浙江的专著还有《陈云的钱塘情怀》(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该书以纪实的笔调介绍了陈云30多次到浙江工作、生活的珍贵史料和感人故事。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出人出书走正路——陈云与评弹艺术》一书,收录了有关陈云与评弹艺术的回忆和研究、纪念文章21篇,以及《陈云同志和评弹界交往实录》。
同时,《百年潮》《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等报刊发表的纪念和研究陈云与浙江的文章有:《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学习陈云在浙江关于“三农”问题的谈话》《领袖风范——陈云在浙江》《陈云送给我的十六个字——访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于若木眼中的陈云》《青山绿水总关情——陈云夫人于若木访谈录、陈云故乡寻访记》《伟人的历史瞬间——陈云在浙江照片中的故事》《实事求是的楷模——陈云》《陈云与嘉善几位百姓的友情》《我参加陈云召开的座谈会》等。
这一时期的工作特点是:全省有关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的研究成果相继推出,一些史实和遗迹进一步得到确认,相关的纪念宣传活动也更加广泛展开。
三、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活动和“陈云与浙江研究”立项“领袖与浙江研究”系列丛书课题,推进“陈云与浙江”史料征编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为推动陈云生平事迹学术研究,2014年5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上海陈云纪念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主办方领导以及陈云同志的子女、亲属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出席会议。陈云同志长女陈伟力代表陈云亲属在开幕式上发言。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经会前严格评选,入选论文55篇;另有特邀论文12篇。文章从不同方面阐释了陈云同志伟大的一生与党史国史的密切联系和伟大贡献。
2014年5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5月30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举办的“《陈云家风》《陈云书风》出版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主办单位领导以及陈云同志的子女、亲属以及浙江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媒体的朋友出席会议。部分领导和嘉宾在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上举行了赠书仪式。《陈云家风》通过对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采访资料进行整理,书中收录的陈云同志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通过亲历者、见证者讲述陈云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向读者生动真实地展现了陈云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陈云书风》选取了陈云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题词、文电、报告、批示和书信等70多幅手迹、100多幅照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手迹背后的故事、情趣爱好,解读陈云的思想主张和品格风范。宋平同志为这两本书题写书名,陈元同志撰写专文,朱佳木同志撰写序言。
2015年5月30日,《陈云家风》《陈云书风》出版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2019年,根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由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负责完成的“陈云与浙江研究”被列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第四批“领袖与浙江研究”丛书立项课题。书名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与浙江纪实》(暂名)。由“烽火岁月浙江情”“运筹帷幄西湖畔(一)”“运筹帷幄西湖畔(二)”“钱塘情怀公仆心”“评弹知音凝方向”“钱江两岸故人多”“西子湖畔见风范”和大事记,共8个篇章,并附相关照片70多幅,全书约26万字,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特点,不仅完整展现了陈云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前后亲临浙江的情况,还收集整理了陈云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对浙江工作的指示、批示内容。
这一时期,专家学者对新中国建立后陈云同志对浙江工作的批示和题词情况作了更多较为细致的梳理。如:1952年3月7日,中财委主任陈云签署了一份中财委《关于浙江合作社系统的工作情况通报》,指出:各地财经部门要在“三反”运动中迅速自力更生地解决干部问题,组织精悍的
业务机构开展工作。1984年9月,为浙江海盐县新建的张元济图书馆题写馆名“张元济图书馆”;为西子湖畔的马寅初纪念馆题词:“坚持真理,严谨治学”。1984年11月22日,为《浙江工人报》题写报名。1985年1月21日,为浙江籍老同志徐梅坤的回忆录《九旬忆旧》题写书名。1985年1月,为纪念浙江籍先烈的《杨贤江纪念集》题写书名。1985年7月5日,为浙江桐乡市茅盾故居题写匾额。1985年7月11日,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题写校名。1985年12月21日,为绍兴周恩来祖居题写匾额。1986年1月7日,为《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集》题写书名。1986年4月30日,为浙江大学建校90周年题词:“发扬求是精神,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为浙江省武警总队题词:“人民武警,东海卫士。”1986年,为浙江籍老同志沈鸿题写条幅:“理想勤奋认真”。1991年,为《浙江革命史画册》题写书名;为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1992年3月,为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词:“革命火焰代代相传”。1993年9月,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博物馆题写“剪刀博物馆”等。
2015年至2024年,在《浙江日报》《今日浙江》《浙江档案》《百年潮》《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浙江和全国主流媒体刊登有关“陈云与浙江”几十篇研究、纪念文章:《情系钱塘:陈云与浙江的故事》《简述陈云在浙江的实践与思想在党史国史上的独特价值》《略论陈云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贡献及启示》《以读书著述视角看商务印书馆时期的陈云》《讲真话干实事的典范——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陈云在浙江史事略述》《“十五字诀”浅析——以陈云在浙江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与思考为例》《陈云与毛泽东在浙江》《简述陈云在浙江及对当地工作的帮助指导》《陈云与浙江工业化的起步》《陈云在浙江史事略述》《情系钱塘——陈云与浙江的故事》《实事求是风范永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在浙江开展调查研究若干事例》等。
这一时期的工作特点是:由于对陈云历史资料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大量史料的公开,使“陈云与浙江”史料征集研究成果更加全面深入,纪念宣传活动也更加广泛和深入人心。
陈云与浙江史料成果
四、随着资料不断丰富和大数据的共享,“陈云与浙江”史料征编研究更加科学精准,数据显示:陈云生前至少35次赴浙江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陈云传》(2005年出版),《陈云年谱(1905—1995)》(修订本,2015年出版),以及上海出版的有关陈云外出视察、工作的研究成果等重要史料,如上海陈云纪念馆编《上海陈云研究》(系列丛书),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陈云的故事》《陈云与青浦》等,为陈云与浙江的情况提供了更为广泛、详实的大数据库,使征编研究更加科学精准。
有关陈云同志亲临浙江的次数,过去有26次、30多次、40次之说。根据多方最新资料核实,陈云赴浙江共计35次。其中1949年以前是3次,新中国建立后是32次。
陈云同志赴浙江期间的工作活动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战争时期赴浙江指导当地革命斗争。1927年2月至3月,由商务印书馆中共总支部干事兼发行所分支部书记陈云带领,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的一批党员和工会积极分子由上海转移到浙江余姚暂时隐蔽。其间,陈云为国共合作时期余姚县党部安排的数次活动进行演讲,号召民众反帝、反封建。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盐民斗争、成立盐民协会,鼓励店员职工为保障生活待遇,投入革命洪流。1928年1月,由中共沪中区委委员陈云等人领导的青浦县小蒸秋收暴动失败后,陈云随农民军转移到位于当时江浙两省交界的枫泾一带,商定于1月21日攻打枫泾镇,由于农民军武装简陋,弹药缺少,激战后向青浦小蒸方向撤退。暴动虽然失败,但革命的火种已播撒在松(江)、青(浦)、嘉(善)广大人民的心中。
二是在杭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会议。1957年3月,陈云在杭州参加毛泽东召集的会议,主要是听取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汇报。1957年7月,陈云在杭州与其他中央领导人向毛泽东汇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情况,并一起研究关于苏共中央全会的问题。1959年4月,陈云在杭州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同时参与讨论修改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公报、准备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以及《关于人民公社的十三个问题》。1960年1月和1965年12月,陈云还两次与同在杭州的毛泽东谈话,主要是汇报自己对形势的看法。
三是在杭州多次主持全国重要专业工作会议。1958年12月,陈云在杭州主持召开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议,针对“大跃进”造成各地发生多起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总结。1961年4月,陈云在杭州主持召开中央化肥小组和相关部委参加的座谈会,就大型氮肥厂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向党中央提交《关于加速化肥工业的报告》。事后,包括浙江衢州化工厂的氮肥厂等几个5万吨合成氨氮肥厂首先在全国建成。1959年11月和1977年6月,在杭州两次主持召开全国评弹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的《评弹座谈会纪要》,对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在杭州调研、酝酿为中央提供多项重要建议。1959年4月7日,他赴浙江大学视察,在学生食堂、宿舍了解学生们的伙食情况和就餐环境、居住条件,与师生交流。1961年7月,在杭州多次召集嘉兴、嘉善、萧山等地的县领导和村干部,研究发展农业生产问题。形成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篇提交中央的调查报告。1980年至1981年,多次与来杭州的胡耀邦、王鹤寿及浙江省委领导同志谈培养中青年干部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并在杭州撰写《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的报告,于1981年5月报送党中央。在杭州根据多年的考察和思考形成关于整理古籍工作的谈话要点,报送中央。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文件于1981年印发,全国古籍整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陈云同志留给浙江人民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浙江人民将永远缅怀这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建立不朽功勋的一代伟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上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陈云同志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结合实际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新征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附录:陈云赴浙江纪事考
陈云赴浙江纪事考
1927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第1次浙江行)在上海担任商务印书馆中共总支部干事兼发行所分支部书记,因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遭通缉,根据党组织安排,2月下旬,与陈公庆、徐新之、谢庆斋等人转移到浙江余姚隐蔽。期间,与卓兰芳等在余姚发动店员工人罢工,组织盐民协会,发动盐民开展革命斗争。3月上旬,经杭州回到上海。
1927年10月上旬(第2次浙江行)于8月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委员,负责松江区(包括松江、金山、青浦等县)的农民运动。10月1日,取道浙江嘉善西塘镇,在颜安小学的同窗好友、源源布店学生意的高庭梁处住了两三日后,由高雇了一只脚划船护送,离开西塘镇到达上海青浦小蒸乡。
1928年2月至7月(第3次浙江行)于1月
领导发动震撼沪杭一带的“枫泾暴动”,后遭国民党军警镇压。2月,转移到浙江嘉善魏塘镇,做再次暴动准备。7月下旬,离开嘉善赴上海金山一带巡视。
1953年5月7日至6月12日(第4次浙江行)5月7日,因病抵达杭州休养。23日,就全国防空筹备委员会设立问题致信毛泽东。6月12日,离开杭州前往南昌。
1953年6月21日至27日(第5次浙江行)6月21日,抵达杭州。21日至24日,赴德清莫干山。27日,离开杭州前往北戴河。
1953年12月21日至24日(第6次浙江行)12月21日,抵达杭州。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向在杭州休养的林彪转达毛泽东关于高岗问题的谈话。24日,离开杭州。
1957年3月22日至25日(第7次浙江行)3月22日,抵达杭州。23日晚,参加毛泽东召集的会议,听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汇报。24日晚,参加毛泽东召集的会议,听取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关于1956年财政收支情况和1957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汇报。25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57年7月5日至6日(第8次浙江行)7月5日上午,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飞抵杭州。5日下午、晚上,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向正在杭州的毛泽东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情况,研究关于苏共中央全会的问题。6日上午,离开杭州回北京。
1958年12月16日至27日(第9次浙江行)
12月16日,抵达杭州。22日至26日,主持召开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作题为《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讲话。12月27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59年3月21日至24日(第10次浙江行)3月21日,抵达杭州疗养。24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59年4月6日至16日(第11次浙江行)4月6日,由上海抵达杭州。7日,视察浙江大学。7日晚,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参加毛泽东召集的会议,主要讨论周恩来准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稿等。16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59年4月7日,陈云视察浙江大学
1959年10月1日至1960年2月1日(第12次浙江行)10月1日,抵达杭州。11月,与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人民评弹团负责人谈评弹创作演出问题。1960年1月1日下午,在住地谢家花园同前来看望的毛泽东谈话。2月1日,离开杭州前往苏州。
1960年2月16日至3月25日(第13次浙江行)2月16日,从上海抵达杭州。3月20日,与上海市人民评弹团的同志谈话。3月25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60年4月20日至4月底(第14次浙江行)4月20日,从上海抵达杭州。4月底,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60年5月2日至6月7日(第15次浙江行)5月2日,从上海抵达杭州。其间,与上海市、江苏省部分评弹演员谈评弹创新问题。6月7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60年11月20日至12月6日(第16次浙江行)11月20日,抵达杭州。期间,多次与浙江省委领导谈工农业生产问题。12月6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60年,陈云在杭州视察期间与工作人员合影
1961年4月1日至15日(第17次浙江行)4月1日,由上海抵达杭州。4日至10日,主持召开中央化肥小组座谈会,讨论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并对大型合成氨厂的建设作了具体安排。15日,离开杭州前往南京。
1961年7月11日至16日(第18次浙江行)7月11日,由上海青浦抵达杭州。其间,召集嘉兴专区和嘉兴、嘉善、桐乡县的负责人及一些生产队队长座谈。7月16日,离开杭州前往苏州。
1962年3月9日至4月18日(第19次浙江行)3月9日,抵达杭州疗养。4月18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65年4月3日至5月上旬(第20次浙江行)4月3日,由广东抵达杭州。期间,与浙江省领导江华、霍士廉、萧华、胡乔木、谭震林等谈话。5月上旬,离开杭州回北京。
1965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第21次浙江行)11月20日,由北京抵达杭州。12月19日,应邀前往毛泽东在杭州的住所汪庄谈话。12月20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77年5月4日至6月30日(第22次浙江
行)5月4日,抵达杭州休养。6月15日至17日,主持召开评弹工作座谈会,于15日发表讲话。6月30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78年9月19日至11月7日(第23次浙江行)9月19日,抵达杭州休养。11月7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79年3月28日至5月31日(第24次浙江行)3月28日,抵达杭州休养。4月30日,参加杭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5月31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80年3月24日至5月16日(第25次浙江行)3月24日,从北京抵达杭州休养。5月1日,参加浙江省暨杭州市庆祝五一联欢会。5月16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1年4月12日至5月20日(第26次浙江行)4月12日,由上海抵达杭州休养。5月1日,参加杭州各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联欢活动。8日,在杭州汪庄撰写《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5月20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2年3月26日至5月15日(第27次浙江行)3月26日,由苏州抵达杭州休养。4月29日,在云栖接见上海、杭州、苏州评弹界人士及上海赴杭的演员共30余人。5月9日,审阅中央档案馆送请辨认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后,通过秘书转告中央档案馆:“这份东西是我的笔迹,是我在遵义会议后,为向中央纵队传达会议情况而写的传达提纲,时间大约是在从威信到沪定桥的路上。13日,在汪庄接见浙江省党、政、军负责人。5月15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3年3月19日至5月15日(第28次浙江行)3月19日,由北京抵达杭州休养。3月21日,在汪庄同浙江省委领导铁瑛、李丰平、王芳、薛驹等谈话。4月30日,参加浙江省暨杭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联欢会。5月14日,同专程从北京前来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讨论情况的廖承志谈话。5月15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大革命失败后,陈云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被国民党当局悬赏通缉,隐匿至浙江嘉善西塘镇。在嘉善,陈云得到了同窗学友高廷梁的帮助而脱险。解放后,陈云数度与老同学聚会、谈心。1982年4月11日,陈云邀请高廷梁(左二)在杭州云栖小聚,两人回忆往事,笑逐颜开。
1984年3月18日至5月18日(第29次浙江行)3月18日,从北京抵达杭州休养。25日,听取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关于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的情况汇报。5月17日,同浙江省领导人王芳、薛驹、陈法文、吴敏达谈话。18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5年3月20日至5月12日(第30次浙江行)3月20日,从北京抵达杭州休养。5月1日,出席浙江省暨杭州市各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期间,与浙江省领导王芳、薛驹等交谈。5月12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6年4月2日至5月5日(第31次浙江行)4月2日,由南京抵达杭州休养。5月1日,出席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一百周年联欢会。5月5日,离开杭州前往上海。
1987年3月15日至5月17日(第32次浙江行)3月15日,从北京抵达杭州休养。4月4日,同浙江省和杭州市党政负责人及干部群众在杭州市郊参加植树活动,亲手种下一棵香樟树。5月1日,出席浙江省暨杭州市庆祝五一节联欢会。7日,同浙江省领导薛驹、铁瑛、陈法文、沈祖伦谈话。5月17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6年5月1日,陈云对中共浙江省委领导王芳、铁瑛等说:“我的身体,一天只能工作两个小时。我身体不好,这样安排工作时间,可以多做,能长一些。如果我一天做八小时,一星期就累垮了。所以,少做,才能多做。或者说,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这也是辩证法。”
1988年3月13日至5月15日(第33次浙江行)3月13日,由北京抵达杭州休养。4月14日,视察杭州中河路市政建设。5月12日,同浙江省领导人薛驹、沈祖伦、铁瑛、吴仁源、黎清谈粮食和学哲学问题。5月15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8年10月10日至1989年5月7日(第34次浙江行)10月10日,由北京抵达杭州休养。1989年2月3日,出席浙江省暨杭州市春节联欢会。5月4日,同浙江省领导人李泽民、薛驹、沈祖伦谈话。5月7日,离开杭州回北京。
1989年10月8日至1990年4月28日(第35次浙江行)10月8日,从北京抵达杭州休养。1990年1月24日,在汪庄与李泽民、铁瑛、李丰平等省市领导谈话。4月28日,离开杭州回北京。这也是陈云同志最后一次浙江之行。
作者系原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