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曾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是中共二大代表,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后脱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是文化界救国会重要领导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发起组建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劳动部副部长等职。
施光南(1940—1990),施复亮之子,当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总理,您在哪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施复亮施光南故居是1933年施复亮与妻子钟复光回老家时亲自建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一进五开两厢七间二层楼房)正面为一进五开间堂楼,左右两个楼梯间,两侧厢房各一间,与内大门围合成一天井的三合院式院落,有前院后园,总占地380平方米。东西两侧门额上“半耕半读”四字是施复亮在老家著书译著时由时任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所题写。1950年,施复亮将故居捐献给村里办学。故居于2015年进行重新修缮,建成200平米的施复亮事迹陈列室,建筑面积达620平米。现故居存放有施复亮、钟复光、施光南的主要事迹介绍、图片资料、复制件和部分遗物,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毛泽东同志赠送的电视机、亲笔信、施复亮的任命书、手稿等。故居是民建中央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党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在施复亮施光南故居的左前方是新建施光南纪念馆,是由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凯生教授设计的。整个场馆占地500平方米。
2016年被评为第三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