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为什么说浙江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
发布时间: 2025-03-03

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植所在,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2012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省内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5年底,已启动了172个重点村、868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各级投入资金达30亿元,修复古建筑1万余幢、古道212公里。

2016年6月,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召开,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浙江大地上的所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主要提出了3个新目标:

(1)确保将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浙江确认入库的历史文化村落有1237个,其中176个传统村落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3。2003年6月,浙江启动“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其中。2012年4月,浙江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为全省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从2013年开始,浙江每年启动43个重点村和217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2015年4月,浙江还推出了“千村故事”工程,大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传承工作,留住一份村落变迁的史料。

(2)古老村落再现活态风景。走进浙江的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几乎看不到大拆大建。专家、工匠、村民充分利用村落中原有的资源,就地取材,精打细磨,适度调整,尽量保持古建筑的历史原貌。通过“接筋续骨”“理气回神”和“养血生津”,一批破旧损毁的古建筑得到抢救性修复,一批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记忆符号得到挽救,一批濒危和毁损严重的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浙江正在探索的,是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古村落活态再生新路。在保护利用中不断培育村落产业经济活力,是浙江推进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重要经验。只有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让历史遗存与百姓生活共融,才能赋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其融入现代文明,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活态风景。

(3)深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要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形成长效甚至永久机制,才能切实保护好浙江上百上千年的古村落风景。兰溪市诸葛八卦村有明清古建筑200多幢,村里把毁坏文物的处罚措施写进村规民约,规定“对毁坏或破坏文物行为的农户,将中止一切福利待遇”;台州市实施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一县一高校,统一规划指导;温州市引导社会人力物力,采取募捐、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义乌市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单位和个人自筹资金维修古建筑予以奖励。浙江各地针对本地特色,正在探索建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


Title